糖化是萬病症的起源

為什麼說糖化是萬病症的起源

長期照顧患有糖尿病以及阿茲海默症的阿嬤,體會了解慢性病對個人和家人的影響。

學習到家人共同的付出與配合,讓長者過個有尊嚴的生活與照顧。

長期照顧期間,嘗試用多種飲食改善和營養品來改善阿嬤的2型糖尿病和減重,減緩失智症的惡化等問題。

發現限定澱粉攝取來降低高血糖,減少體內的糖化反應,就可以減緩慢性病等症狀問題,身體狀況開始好轉,明顯地看到頭髮慈生,由白轉黑,體重跟著減,從坐輪椅到起來自行走動。

糖尿病不用在服藥

這一連串嘗試讓我們發現限制澱粉的攝取量是最有幫助的,當然均衡飲食是基本功。因為血糖控制很好( HbA1c6.0-6.4  空腹血糖值:100-110),醫生說阿嬤年紀 92歲了,血糖控制得很好,就不用再吃糖尿病藥。 

自己預留個自由自在的空間

面對老化,深切了解到:

  • 自我食療來配合藥物治療是一門大家都要必修的功課,除非您自認有個鐵打不換的硬身體。
  • 長期性的低糖控飲食介入有助於改善糖尿病,高血壓,高血脂以及肥胖等問題。
  • 減緩體內的糖化作用,可以改善各種疾病的惡化。
  • 高血糖是個重要的健康指標。

增加醫學知識,當自己的醫生 

《黃帝內經》 "上醫治未病,中醫治欲病,下醫治已病"

戰國時代,魏文王問名醫扁鵲:你家兄弟三人,都精於醫術,到底哪一位最好呢?

扁鵲答:長兄最佳,中兄次之,我最差。

文王再問:那為什麼你最出名呢?

扁鵲答:長兄善治未病之病,於病情發作之前,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,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,也就是我們家人推崇備至;中兄善治欲病之病,於病情初起時,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,所以他的名氣傳及本鄉里;而我僅善治已病之病,於病情嚴重之時,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針放血、用藥教藥,都以為我醫術高明,因此名氣響遍全國。” 

分享看法:

  • 下醫治已病不是指醫生的專業醫術不行,有病症還是要看醫生對症下藥,避免病情惡化。
  • 上醫治未病之病看作飲食療法,意味要透徹了解營養健康的知識
  • 中醫治欲病之病看作強化營養療法,要有預防症狀成病的必備知識
  • 下醫治已病之病是要清楚症狀,要找對醫生治療。


留言